乐健康丨末伏留意5种病;远离秋燥、防止秋乏有妙招

  •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 时间:2023-08-20 00:26:29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 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此时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这五种病一定要留意。


(资料图)

末伏留意5种病

1.心血管疾病。末伏时天气闷热,人体容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易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而且,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易发生收缩,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也相对增加。

2.风燥感冒。风燥感冒是立秋后的第一病,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头疼、鼻塞、咽喉肿痛等)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干”,通常表现为嗓子发干、干咳无痰。

3.秋痱子。末伏时,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度较低,但日间温度仍较高,暑热仍未完全褪去。出汗量大加上衣物增添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导致“秋痱子”的发生。

4.中暑。虽然已到立秋,但并不意味着就告别了暑热。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免疫力下降,甚至不少人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

5.关节炎。立秋之后,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夜间寒气渐渐袭人,因此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许多患者夏天对着空调吹没事,立秋过后,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要注意关节的适度避风、保暖。

末伏养生三不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冯淬灵提醒,末伏养生三不要。

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

秋天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夏末秋初,多经受寒冷的刺激,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一旦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该添加厚衣物,一味“秋冻”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容易冻感冒。另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人不适合“秋冻”。

不要吃辛辣

立秋后应少吃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长肺气,若摄入过多,易造成肺气太盛,出现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适当多吃酸,可收敛肺气、防秋燥。适当补充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注意: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不要贪寒凉物 免损脾胃阳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切忌猛吹空调,过量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进行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果平时经常胃胀、胃痛,更要少吃寒凉的水果或凉菜。

末伏养生三推荐

早睡早起、适当锻炼

中医讲“天人相应”,立秋后,阳气开始收敛、下降,这个时候,应当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秋季养生,一定要适当锻炼,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平缓,早睡早起助于我们精气神得到更好的恢复。不过锻炼要选择科学的锻炼方式,不宜过度,主要以修身养性、安定心神为主,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方式。每天尽量在晚上10点半之前入睡,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中午也一定要适当午休,给身体一个调整期,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秋季。

远离秋燥

秋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干燥,末伏过后,空气中缺乏水分,人的身体同样如此,水分大量流失。

关于秋燥,古人在很久之前,就有对秋燥的方法,正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可以喝盐水,到了晚上可以喝一些蜂蜜水,这样既能给人们充分补充水分,又是抗拒衰老的小秘方。

防止秋乏

立秋末伏过后,最重要的事情是“秋乏”,在秋天经常会感觉乏困、无力。在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用温水来泡脚,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另外,水温可以在40℃~50℃左右,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最佳,还可以选择在水中加入当归、川芎等药材,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

聚焦 国家卫健委:支持规范开展的学术会议

8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对近期开展的医疗反腐情况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回答。医药行业的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经验分享、促进医药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开展的学术会议和正常医学活动是要大力支持、积极鼓励的。

聚焦 北京2023年新生入学肺结核筛查启动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北京市托幼机构、小学、初中及高级中等学校录取新生肺结核筛查工作统一于8月15日启动。如果新生是托幼机构、小学及初中非寄宿录取新生,主要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和密切接触史筛查。

聚焦 创新疗法可利用自体干细胞再生修复耳朵及手指缺陷

新华社消息,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张康教授团队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李青峰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即基于人体组织内在的再生能力,使用病人自体干细胞,以生物工程方式再生出了耳和手关节,为治疗先天残疾或损伤造成缺陷的病人带来新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报告•医学》。研究表明,通过将3D打印的模具移植入一小块骨内膜里,即可引导自然、准确地再生出软骨和骨组织。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77期

关键词:

精彩推送

茶百道上市「三道槛」
动态 2023/08/20
蓝(关于蓝简述)
探索 2023/08/20
神话故事有哪些名字
汽修 2023/08/19
蓝豹(关于蓝豹简述)
楼市 2023/08/19
氮是什么意思
科学 2023/08/19

资讯播报

云赛智联涨停
智慧 2023/08/19
河南中原燃气集团揭牌
资讯 2023/08/19
齐心协力 重建家园
读书 2023/08/19
齐心协力 重建家园
养生 2023/08/19